【五秩桃李】朱翠萍:我的古籍数字化之路

来源:张春胜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0日 09:28

朱翠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后。现任中华书局古联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文献编纂部主任。古籍数字化与知识工程实验室主要成员之一。主任编辑,数字化方向。2009年任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2016年至今,任中华书局古联公司编辑、古籍数字化与知识工程实验室骨干成员,2020年担任 《数字人文》副主编。2016年“谈数字化背景下古籍生态圈的构建”一文,获香山论坛“二等奖”。2018所管理的团队获中华书局“突出贡献团队奖”。2019年获中国出版集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德州学院 ,古籍数字化的启蒙阶段

2000年7月,朱翠萍考入德州学院,成为德州学院第一届本科生。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在德州学院学习的过程中,她表现在语言学方面的优势与偏好,在音韵学老师刘保今教授的引导下,考研方向选定了古代汉语专业。

2004年5月,朱翠萍顺利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专业方向是汉语言文字学,师从人民大学文学院王贵元教授。硕士研究生期间,她除了学习基本的文字、音韵、训诂课,还选修了“语言学中的数理方法”这门课,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适合学习数理逻辑,而且语言学又被称为“文科中的自然科学”,具有很强的规律性,特别适合用数字的方法来思考和处理。

2006年,朱翠萍报考了“计算语言学”方向的博士,师从对外语言文化学院张卫国教授。当时,由于孔子学院方兴未艾,朱翠萍的博士导师先后被派往爱尔兰的都柏林大学和韩国又松大学做中方院长,而当时人大文学院没有其他老师可以开设计算语言学方面的课程,于是,朱翠萍便想到了开放的北京大学,她通过同学、朋友获取到了北京大学语言学专业的课表,发现袁毓林老师和詹卫东老师在开设计算语言学概论等课程,所以,每周去北京大学旁听,便成了她博士阶段专业知识的主要来源。

2013年,朱翠萍到北京师范大学文字学方向做博士后,合作导师是李国英教授,由于李教授当时正在主持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华字库”之子课题——版刻楷体字书文字整理项目,这是一个将古代字书(即字典)数字化整理的工作,恰好将朱翠萍硕士阶段的文字学和博士阶段的计算语言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其知识背景与字库项目非常契合,也就比较容易出成果。其博士后课题——“版刻楷体字书计算机辅助版本校勘”项目,囊获了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当年北师大一共4人获得此类级别的资助)。

2016年博士后出站,朱翠萍决心继续从事古籍数字化方面的工作,恰好以古籍整理著称的中华书局刚由数据资源部独立出二级子公司——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于是朱翠萍入职古联公司,正式走上了古籍数字化之路。

古籍数字化途上的探路者

在数字化方向求学、工作过程中,朱翠萍发表了多篇论文,例如:《新型古籍整理与编校模式之探索——古籍整理与编校平台及“i编纂”小程序》《古籍字书计算机辅助校勘初探》《计算机辅助版本校勘类型新探——以版刻楷体字书为例》《搭建版刻楷体字书计算机辅助版本校勘平台的设想》《基于字料库平台的字书整理研究》。

朱翠萍也承担了多项古籍数字化整理方面的重大项目,例如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项目“中华字库工程”11包、12包、16包三个子课题的管控工作;承担了“中华古籍整理资源平台”之“古籍整理工作平台”的研发及管理工作。并带领团队率先使用了众包模式开展古籍整理和编校工作,构建了资源、技术、人才集聚的综合性平台集群。组织制作了中国大陆第一款梵文新字体,尝试了自动化排版转换技术,走通了从“校”到“排”的全流程自动化,为古籍在线编纂流程再造奠定了基础。

作为“古籍数字化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她参与了自动校勘、专名自动标引、繁简转换、标点过录、古籍OCR、古籍文献研习平台等自动化技术研发工作。

2019年12月,中华书局与清华大学合作创办学术集刊《数字人文》,鉴于朱翠萍在数字化工作方面的经验,成为该刊副主编。

踏遍万千文学路,不忘母校培育情

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取得任何成绩,朱翠萍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母校——德州学院。在大学一年级的植树节的时候,朱翠萍跟着学校的绿化队,自费购买了5棵合欢树,种在了曾经的阶梯教室前面。每到夏季,粉红色的绒花便会洒满大地。朱翠萍说:“从种下树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感觉自己在母校扎根了,在母校过得踏实,在母校感受到了亲情般的关怀。”当时负责采购的老师说,学生把钱用在为母校植树绿化上,比用在吃喝娱乐方面的意义要大得多。这种不忘初心的情怀,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

2019年,朱翠萍负责的《中华大藏经续编》线上编校项目面向全国招募人员,她主动联系母校,最后有十几位同学参与了该项目,并获得不菲的收入。当她得知,很多学生也想参加项目,但是限于家庭条件不够富裕,买不起电脑,朱翠萍毫不犹豫地捐献了十台电脑。并决定跟母校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参与国家级项目。在开阔母校同学眼界的同时也为不富裕的同学提供了勤工俭学的机会。

“此心安处是吾乡,选择了德州学院,就相当于选择了第二个家。”朱翠萍说。尽管德州学院不大,但是老师们尽其所能、不遗余力地成就大家。所以,她始终珍惜眼前的一切,感恩学校和老师的付出。

校庆电话:0534-8985888

电子信箱:dzuxq50@dzu.edu.cn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大学西路566号

山东德州学院 鲁ICP备15026974号-1